找到相关内容116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陕西师大佛教研究所举办诗禅悟色空讲座

    一切事物的当体是空,不待坏灭而空。第四,空亦应空。明白了空的含义,要连“空”的观念也丢掉。   胡遂教授的讲座生动活泼而又系统深刻,理性与感性兼备。胡教授在举重若轻地阐释佛学、诗歌真谛的同时,紧密联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0332925912.html
  • 心理学家:女性互相诉苦于解决问题无益

    也指出,“共同反刍”也可能会加深友谊,而这种亲密友谊对于人加强自信也有好处。   罗斯表示,男性朋友之间这种感性的对话发生得比较少,而且也不会加重他们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。   去年曾在《发展心理学...

    佚名

    |心理|女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8241529636.html
  • 感念照护之恩 法鼓山邀约台大医疗团走访圣严法师故居

    众们,仍会尽力将圣严法师的法身舍利弘传开来,让佛法与圣严法师的理念持续在世界弘扬发酵。   台大医院副院长何弘能也相当感性的表达对圣严法师的不舍与怀念。何副院长表示,照顾圣严法师是他第一次超越专业...

    佚名

    |走访|故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3/10422035878.html
  • 《新唯识论》研究

    交运的心理机制方能现起纷繁芜杂的意识现象:由本心生发的辟势显示为发动意识行为的隐微的意向性,而由习心生发的翕势则显示为赋予纯白之意以形质的理性阀限。无知无识的本心随着感性材料的熏染逐渐丧失了自我意识,...》的思路,没有给予《大学》以独立的地位,所以一直写不出《量论》。[22]其实,《大学》格物致知之旨之意蕴极为丰厚,朱子和蕺山对之皆有精到的诠释。朱子将“格物”之“物”理解为感性经验,而其所致之“知”就...

    陈强(博士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242048.html
  • 莫着取舍

    心盲眼不盲,又将是一个什么世界?当然,人们都希望心眼俱不盲,可以左右自己的理想世界;但是,在人类理性少于感性的偏激情形之下,能么?!  行者大德!生命的价值,不是取决心眼的明与盲,就像是水的价值不在于...

    白云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1154257.html
  • 遮戒与性戒

    遮戒与性戒  作为佛教徒,都应该知道在家居士所应遵守的五条戒律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  大家有没有发现,前四条戒律看上去约束的问题比较具有原则性,规定的范畴好像比较宽广;而第五条戒律约束的问题比较具体,范畴也比较狭小。这只是一种感性上的认知,具体到佛法上来讲,就涉及到律学上的两个很重要的概念,即:“性戒”与“遮戒”。  所谓“性戒”,是指针对“本质性的罪恶”而制定的戒律。性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4354396.html
  • 佛说人生有八苦

    同时也在失去着。 人生第七苦——怨恨会苦 佛说,当爱不能弥合时,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——怨恨,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,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。贪恋、私欲为痛苦之源。 人生第八苦——五阴过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3376593.html
  • 水果和蔬菜中的物质可以预防流感

    槲皮素能有效抵消压力带来的流感易感性。”(环球科学编译 wallsatan) ...

    佚名

    |预防流感|素食健康|蔬菜|水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2780672.html
  • 中西方生死观比较

    生活,用逻辑和理性(这里的理性是指“世界就是这样的”)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。   “愿意的人被命运领着走,不愿意的人被命运拖着走。”——道德本身就是幸福的。(相比而言,古希腊则更讲感观、感性) 该派名言:“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。” (2)伊壁鸠鲁派(感性派):幸福是感观上的享乐,也是精神上的。(属于享乐主义者,但不是纵欲主义者)——“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,以更多地满足欲望。”...

    邓晓芒

    |生死观|中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6345618303.html
  • “后科学时代”与“东方大智慧”

    深度,因此,禅宗于近、现、当代渐渐风靡欧美,实在与西方人的哲学偏爱不无关系。  东方在哲学和科学上,三千年来走了一条和西方很不相同的道路:东方人(如印度及中国)较重视经验的、感性的和宏观的把握,如...了。有学者称之为“后科学时代的惶惑”。于是,寻求一种对实用科学之外或之上的对世界、对人生之感性的、经验的、整体和宏观的把握之愿望,促使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许多精英人物,将其探求深一层真理或奥秘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3246349.html